当前位置:空调移机 >>> 资讯 |
6月25日,南山区的梁先生带着全家老小前往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田园游玩,千亩花田打卡、田园美食市集、欢乐果园采摘……带着泥土芬芳的“农活”让他们体验了一把“都市农夫”的生活。
这个端午节不一样:这既是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之下“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启动后迎来的第一个公众假期,也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光明欢乐田园的游客们亲身感受到深圳将“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与乡村振兴创新结合,打造都市田园的生动实践。
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田园有近1500亩油菜花海、800亩荞麦花海,以及马鞭草、硫华菊等应时应季的“大尺度农业景观”。得益于深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外加精心的科学种植,今年这里是全国开得最早的油菜花海。同期,华侨城集团凭借文旅龙头企业的实力,高标准升级花海规模和空间艺术构建,打造了具有视觉震撼效果的花艺盛典。花田梦幻之下,配以花艺市集的现烤鲜花饼、鲜花酿、花茶等美食,甘蔗园、木瓜园、草莓园、圣女果园、青枣园等充满野趣的采摘体验、自然课堂,市民游客感受到了新奇、有趣、精彩的生态农旅体验。
2020年6月,光明科学城规划发布。按照“绿色风、国际范、科技韵”的定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区政府整合农田、山体、湿地、河流等各类生态要素,确定“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一环四廊”的生态骨架,努力建设“蓝绿为底、山水共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漫步在油菜花大地艺术景观和彩色油菜花田的观光栈道中,赏花海、闻花香、饮花茶,科学家们可感受勃勃生机,迸发创意灵感。
让耕地“活起来”,作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城市,面对国家下达的4.03万亩耕地(含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各类古镇村落的保护任务,深圳创新“生态+”模式,因地制宜挖掘生态、人文、经济等价值,努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华侨城光明小镇欢乐田园,就是按照“生态+科技+文化+体验”的方式创新耕地保护利用模式,打造的原创农业文旅IP名片。目前,深圳已划定龙岗区同乐社区等首批6个都市田园项目试点地区,探索如何实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的科技、生态和文化价值。
深圳严格落实属地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在规划和审批源头上把关,协调非农业建设项目优化选址。自2017年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来,深圳仅因国家级重大项目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办理过1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手续。
深圳还创新探索都市田园用地供应方式,提升都市田园项目投资活力。包括推进国有农地有偿使用,完善国有用地有偿使用范围,逐步建立完备的国有用地供应体系,稳定农业企业的投资信心,提升民间资本投入活力;优化田园项目建设用地配置,利用建设用地反哺农用地,探索通过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遴选方式,供应一定比例建设用地定向服务于田园项目,促进企业更好地保护稀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现状存量建筑,通过综合整治转型为现代农业配套用地,探索建设用地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新模式。
有地斯有粮,有粮方可安。在全国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版图上,深圳的3万亩任务约占全国总量的十万分之二。如何探索让耕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深圳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运营模式,以科研创新试点项目带动耕地效益提升。
2009年以来,深圳出台一系列政策,投入大量资金,聚焦建设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集聚发展。如今,深圳农业在人才团队培育、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方面不断提升水平,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生物育种产业体系,特别是在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取得不少重大突破,涌现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省内外农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邓兴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生物育种专家,2009年来深圳考察时以为深圳没有农田、没有农业,在深圳做分子育种不可能。但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利用的农业用地资源以及全力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深深吸引了他。如今,邓兴旺落户光明的实验室成果丰硕,多次在《细胞》《自然》《科学》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科研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的还成为行业标准。
依托光明都市田园试点,逐步改良耕地质量,规范精准科学施肥施药,2019年华侨城光明小镇的富硒大米、木瓜和草莓等农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和绝佳的口感获得市场广泛认可。“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每亩销售收入逾16万元,提升了耕地经济效益。
依托大鹏都市田园试点,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了寒地杂交粳稻、“优薯计划”、第三代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圳18A”等最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今年加快筹建。抓住“双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食品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的农业食品科研基地、世界农业食品科学高地的设想,正在深圳的美丽田园之上一步步落地。